换了新域名 leetao.me 昨天迎来了网站的又一年了,昨天配合 AI 把网站重构了一下,网站依旧始部署在 vercel,不一样的是,去年使用的是 pure,通过 go + Go Runtime with Vercel functions 特性,配合 GitHub discussion 来完成博客的搭建的,这一次同样也是 go + Github discussion,只是不一样的是,通过 go 写了一个静态网站生成器

今年是 AI 元年,各种 AI 编程工具也应接不暇,我从一开始克制,只在 vscode 上使用 AI ,并且只限于 Python,究其原因是,觉得自己就 Python 掌握的比较熟练,其他语言需要持续的学习,到现在全面拥抱 AI,带来的一个很直观的结果就是,去年 pure 的开发花了我一个周末的时间,而现在这个新的生成器开发只花了我几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。

AI 一方面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,一方面又引起了我的焦虑,使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是个不得不掌握的技能,但是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自己持续提升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。AI的高效是个"甜蜜陷阱",短期内看起来什么都能快速搞定,但长期可能让人的技能萎缩。

人与 AI 应该各自应该是什么角色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,以及以什么模式和 AI 协作也是值得摸索的事情。很明显全盘交给 AI 是不可取的,长期必然会导致自己的技能萎缩。如果你做的 AI 也可以做,AI 做不了的你也做不了,在 AI 后时代,必然是会被淘汰的,因为 AI 可以 24 小时无休,AI 也会变得越来越强,而你不可以 24 小时无休,如果不能更好的成长,其下场不言而喻

在我的观点里,AI 应该是个辅助角色,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。所以在日常以及工作里,一旦感觉自己的成长好像停滞了,我就意识到我在 AI 合作过程中,我被牵着鼻子了。AI 出现前,这种感觉往往是在一个公司待了几年,对业务比较熟悉才会出现,但是现在这种感觉出现时间被缩短了。

AI 可以提高效率可以完成工作,但是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和完成工作是两回事,前者依旧需要不少时间,也不是把需求用自然语言说个 AI 听,之后就可以在那里玩手机,安安静静地等着 AI 完成所有的工作,所需的精力甚至不比没有 AI 前的少,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,没有所谓的最佳实践,一切大家都在摸索中。

不过想来想要自我成长的话,那么时间肯定是必须的,自己反思也是必须的,这个准则应该适用于任何时代背景下吧。